“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

  “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的名言。

  这句话流传广远,最初是化用自宋代程颐《代吕晦叔应诏疏》,原文为“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民本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古代政治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政何以安民民本思想滥觞于夏商,形成于周初,历代学者对此皆有发明。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阶段性演进,传统民本思想亦打上历史阶段性特征。

  到了汉初,民本思想建基于“过秦”思潮之上。

  汉文帝时期,贾谊在《新书·大政》中系统阐发了“以民为本”。

  国家兴衰存亡,无不系之于民,民众的力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两汉至魏晋的民本思想在先秦诸子基础上,对国民关系的论述更加系统,进一步强调了民众的地位与作用。

  对此,汉魏以来的学者在“立君为民”和“政在安民”上皆有阐发。

  在“立君为民”层面追求二者的和谐统一是两汉民本思想的普遍共识。

  严遵认为:“人之生也,悬命于君,君之立也,悬命于民;君得道也则万民昌,君失道也则万民丧。

  …君者,民之源也,民者,君之根也”。

  在两汉学者的价值观中,君民的和谐统一具有人伦的自然属性,正如父母之于子女。

  经汉儒诠释,“立君为民”理念不断完善,并深刻影响着汉魏以来的政治实践。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所在栏目:精选范文 > 模版范例 > 内容摘要:“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的名言。  这句话流传广远,最初是化用自宋代程颐《代吕晦叔应诏疏》,原文为“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民本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古代政治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政何以安民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