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与驻村工作交流会上的发言材料

从“打工者”到“合伙人”

激活人才回流的产业振兴新路径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x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们在推动人才回流、助力产业振兴中的实践与思考。这些年,我们紧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代要求,在“十四五”规划和《关于做好2025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指引下,见证了一批批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从“离开家乡讨生活”的打工者,逐步转变为“建设家乡谋发展”的合伙人。这条人才回流之路,不仅重塑了乡村的产业生态,更激活了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一、破局:从“人往高处走”到“心向故土归”,让回流人才成为振兴“火种”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年轻人进城、中年人外出、老年人留守”是许多乡村的真实写照。我们村也不例外,201x年脱贫攻坚收官时,全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率超过65%,留下的多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产业发展缺乏“领路人”,土地撂荒、空心化问题突出。

转机出现在202x年,随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落地,我们抓住“十四五”规划中“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计划”的机遇,开始梳理本村在外人才清单:有在城里开超市的个体户,有在沿海工厂当技术骨干的工人,还有几位早年外出创业的企业家。我们带着“家乡变化图”“产业规划图”“政策明白卡”,逐一上门拜访,邀请他们回乡看看。记得第一次召开返乡人才座谈会时,一位在珠三角电子厂工作了15年的村民说:“过去觉得回家乡就是没出息,现在村里路宽了、网通了,政策红利也多了,为啥不试试?”

政策引导是关键。我们用足《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返乡人才提供创业场地租金减免、小额信贷贴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修订村规民约、设立“乡贤榜”、开展“最美返乡创业者”评选,让回流人才感受到尊重与认同。202x年以来,全村累计吸引47名外出务工者、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其中32人带着技术、资源和资金投身产业发展,成为激活乡村的“火种”。

二、转型:从“单打独斗”到“共建共享”,让产业合伙成为发展“引擎”

人才回来了,如何让他们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我们探索的核心是——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伙人机制,让返乡人才在产业振兴中既是“创业者”,更是“主人翁”。

(一)农业领域:从“承包土地”到“共建产业链”

过去,村里土地流转多是“一租了之”,农户拿租金、企业赚利润,双方缺乏深度联结。返乡青年王*(代称)曾在某农业公司做技术员,202x年回乡后,我们支持他牵头成立“金穗种植合作社”,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村集体以100亩撂荒地入股,农户以土地或劳动力入股,合作社负责技术和销售,收益按股分红。如今,这片土地种上了高附加值的蓝莓和有机水稻,亩产效益从过去的800元提升到8000元,27户农户不仅每年拿到土地租金,还能参与合作社盈利分红,x也从“打工仔”变成了年收入30万元的“新农人”。

这种模式很快在全村推开,我们又引入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成3条冷链生产线,开发出蓝莓果干、富硒大米等12个产品,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202x年,全村农业产值突破20xx万元,较202x年翻了两番。

(二)文旅领域:从“资源闲置”到“创意合伙人”

*村有百年古村建筑群和竹林资源,但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返乡设计师李x(代称)看到商机,提出“老屋活化计划”:村集体将12栋闲置老宅收储,李x团队负责设计改造,引入“民宿+手作体验+乡村研学”业态,村民以房屋、服务技能入股,占项目30%股份。首栋“竹隐民宿”开业半年,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带动周边农户销售土特产20余万元。现在,村民们都说:“过去老宅是破房子,现在成了‘会下蛋的金鸡’。”

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激活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民宿运营需要干净的环境、和谐的邻里关系,村民们自发成立“护村队”“环境监督小组”,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矛盾调解,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更强了。

(三)制造业:从“外出务工”到“家门口创业”

在沿海地区电子厂工作多年的张x(代称),202x年带着技术和订单回乡,在村集体闲置厂房里办起了“返乡创业车间”,生产手机充电线。我们协助申请了小微企业补贴,还对接电商平台拓展销路。如今,车间吸纳50名村民就业,其中脱贫户12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张x常说:“过去在厂里打工,干得再好也是给老板赚钱;现在在家门口创业,每一根电线都连着乡亲们的增收路。”

这种“归雁经济”模式在周边村迅速复制,目前全镇已有8家返乡创业工厂,涉及电子配件、手工编织、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形成“一人创业、带动一片”的效应。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在乡村振兴与驻村工作交流会上的发言材料》所在栏目:精选范文 > 模版范例 > 内容摘要:从“打工者”到“合伙人”激活人才回流的产业振兴新路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们在推动人才回流、助力产业振兴中的实践与思考。这些年,我们紧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代要求,在“十四五”规划和《关于做好2025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