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以“六个必须坚持”为指导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正视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当前国际国内矛盾给党和人民事业行稳致远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必须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寻找新动力,开辟新赛道。202x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就发展动力问题强调,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作为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继承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历史经验的凝练概括、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吸收借鉴,更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所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要从“六个必须坚持”中汲取力量,逐步推进。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探讨交流。

一、人民性: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一切行动、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入新时代,一方面,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标准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传统生产力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渐疲软。单纯依靠传统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力形态,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推动经济增长、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和品位方面呈现强劲的推动作用,必须以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动能,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变为现实。

(一)坚持以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导向。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始终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努力方向。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着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满足人民需求侧所呈现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一次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一次次生产力提升,创造着难以想象的供给能力。”作为互为依存、互为条件的双方,供给侧和需求侧呈现出辩证统一的关系。马克思认为:“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国大部分领域“有没有”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的同时,“好不好”的问题日益凸显,人民迫切要求解决从多到好、从粗到精的问题,人民的需求侧对生产的供给侧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我们要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供给侧结构性变革,催生新产业,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畅通阻碍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难点、堵点、痛点,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新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以优质高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补齐民生短板,多谋民生之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高品质、高性能、高环保性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

(二)坚持发挥人民群众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注重发挥党的群众路线优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人民始终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新质生产力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存在未解决的旧问题,更会不断出现难以预测的新问题。为此,必须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扩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群众基础,形成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靠人,尤其是“高素质”劳动者,只有通过“高素质”的劳动者使用更高科技含量的劳动资料,作用于更大范围的劳动对象,才能形成完整的新质生产劳动过程。必须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教育强国,“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要妥善做好“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民心民智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取得明显实效。

二、自主性: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的立足基点和精神品质

自信自立,是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继往开来、持续取得新胜利的精神品质和立足基点。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都秉持着独立自主的发展理念,持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党和人民的事业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取得新成就,实现新突破。中国共产党这种始终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谋划事业蓝图,坚持独立自主地推动中华民族事业发展,始终将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困境中迎难而上,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的传统优势是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的立足基点和精神品质。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独立自主,保持战略定力。作为生产力的新形态,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发展实际,聚焦于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为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提出的重大战略命题,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其在符合生产力发展普遍性规律的基础之上又具备特殊性,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各种思潮层出不穷,我们要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保持清醒,既保持战略定力又善于积极应变,稳扎稳打,既不因成功而骄傲,更不因困难而放弃,始终以党和人民现代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战略机遇,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做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各项工作,确保新质生产力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壮大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我国未来产业;要以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应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有定力、有魄力,自立自强地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看待中华民族所书写的彪炳人类史册的发展奇迹,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充分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用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给予历史虚无主义致命一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沉心静气,继续埋头苦干,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中踔厉奋发,切实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和党的全面领导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和一成不变的道路模式,我们要坚持自信自强,将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依靠自身力量上来,放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上来,动员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三、辩证性: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重要原则和科学态度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科学内涵中总结出的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原则和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认为,包括生产力在内的一切事物都不是永恒不变的,所有事物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是在自我扬弃中不断发展。生产力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向前演进,才能永葆生命力和旺盛活力。以守正创新的原则和态度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和科学态度。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守正不动摇。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守正。一是守住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地位不动摇。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更是党持续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魂脉”,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决不能丢掉的根本。二是守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问题是带有根本性、方向性和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道路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否顺利高效。始终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创造其他国家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生产力发展成就的关键所在,也是新质生产力取得预期发展成效的重要保障,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人民意愿、符合社会发展现状、成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三是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历史已经证明,党的全面领导是创造“中国奇迹”“中国速度”的底气和法宝,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依靠党的领导来谋篇布局、统筹推进。四是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文脉与国脉相连,文化繁荣兴盛,国运方能长盛不衰,生产力发展才能有坚实的精神支撑和力量之源。必须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苦功夫,用传统文化滋养新质生产力发展根基,加快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创新不停步。创新是守正的方向和目的,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导因素。“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所在。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而言,更加强调创新的赋能作用,更加突出创新对于生产力提高的支撑效应。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进而充分提高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提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就是要求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深化对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用新思想、新理论来指导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时,我们要下功夫钻研创新技术,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构建产学研链条,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

...

(首发于官网)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党课讲稿:以“六个必须坚持”为指导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所在栏目:精选范文 > 模版范例 > 内容摘要:同志们: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正视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当前国际国内矛盾给党和人民事业行稳致远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必须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寻找新动力,开辟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