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关于“强县工程”推进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一重要战略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主攻方向。“强县工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其本质就是要通过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实施强县工程,既是发展规律所向,也是历史机遇所在,更是民生福祉所系。
一、工作完成情况
xx市深入实施“强县工程”,不断提升县域发展能级,加速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必答题,在加快建设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实践中积累了重要经验,对襄阳都市圈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因地制宜精准规划农业农村,促进要素聚集合理配置。立足实际,抓总体布局和规划,努力建设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xx市结合xx农业十大产业链布局、三大都市圈及辐射带动城市群的发展定位和要求,以县城为中心,高标准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和农业农村建设规划,开展下辖乡镇、行政村规划编制,构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格局。重点围绕土地向大户集中、村民向乡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面貌改善。
(二)围绕“三产融合”打造特色产业链,深度推进农业融合发展。xx市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区三园”经济发展带,即以316国道、汉十高速沿线的七方、环城、吴店、兴隆为主轴的现代农业核心区,七方现代农业示范园、吴店中兴绿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王城航天农谷现代农业示范园。抓实xx特色产业链的“五图作业”,即建强优质粮油、畜禽、蔬菜、果茶、淡水产品、中药材六大重点产业链,实施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招商策略图。理清培育企业、重点项目、产业集群、存在问题和惠企政策“五张清单”,实行“一链一长”“一企一策”,对产业逐个进行规划,以工程化、项目化、具体化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依托农村各类经营主体实现多元利益主体深度融合。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特色农业发展,精准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加工业和进行农产品直供直销,与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和营销设施等,采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让农民共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按照现代农业体系要求推动农业产业链融合。通过产业间有机整合、一体推进,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范围内的集合和优化,拓展产业链宽度,实现产业范围扩大、产业功能拓展和农民就业增收。充分利用“千古帝乡”“航天员故乡”两张名片打造xx品牌。以品种、品质、品牌集成化考量,锻强产业链链条品质。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让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在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引导和促进城乡文化融合与资源流动。提升市民与产业经营者对乡村人居环境与乡村发展潜力的认识,吸引新的产业业态与消费资本投资乡村。通过“共生”性融入乡村,在尊重当地民俗、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带动乡村经济,从而实现集体经济组织壮大、农民增收的目标。
(三)加强农业科技和设施装备建设,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提升良品良种与良法适配度,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持xx水稻、小麦等优势品种竞争力,加快少数依赖型品种选育。将守住耕地红线、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现代种业发展水平、农业机械技术装备水平等协同配套起来,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创新农业科技及推广应用机制,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加快科技推广步伐,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推广应用配方施肥,发展滴灌喷灌等节水农业,降本增效。促进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加大对非主粮作物和特殊地形的机械化使用。促进设施农业多样化发展。重点调动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设施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做好农业设施占用耕地的复耕复垦,更好满足设施生产中栽培作物种类和种植方式多样化,提高畜禽养殖规模化比例,统筹解决好养殖生产、环保及粪污处置等设施用地及设施配套用地的新需求。
...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深入实施“强县工程”,需要以改革创新激活乡村新质生产力、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使二者动态适配,共同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作用。
(一)加快形成乡村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赋能传统要素,形成“强县工程”的动力支撑。乡村新质生产力就是将农业生物科技和网络、数据、人力资本等为代表的新生产要素,赋能乡村传统的“土地、资本、劳动力”要素,向“产业链”“要素链”“价值链”转移,形成乡村新产业,提升乡村生产力水平。建设多个“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园。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和大数据发展应用,加快信息进村入户试点步伐,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将新技术赋能土地要素。建设土地流转信息平台,促进农地流转信息传递,降低交易费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分工和专业化,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将新技术赋能农村劳动力。加强农村数字教育平台建设,加大农业和信息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引导人才下乡机制,强化乡村本土信息化人才培育。综合把握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大力量,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围绕互联网思维认知、信息化普及应用等内容,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加快提升基层农业从业人员的数字化素养。发挥各种“新农人”带动作用,以实施“数商兴农”为抓手,把视频作为“新农具”,把直播变成“新农活”,打造“电商+网红+农户”模式。将新技术赋能金融资本。通过数据流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传统线下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农民贷款可得性和保险购买力,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保障。
(二)加快调整乡村生产关系,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城乡社会发展活力。“强县工程”是一场以县城为载体的县域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工程,可通过数字乡村建设、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发挥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作用,共同促进乡村社会进步。建立自上而下的数字乡村建设整体规划方案和各项配套政策,明确各主体的事权和责任。健全和完善统一标准体系。分阶段、分类型制定基础设施的管护机制以及核心技术、资源要素、应用场景的运营机制。构建上下联动机制,建立各级领导负责、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实施机制,抓好统筹协调工作,加强部门联动。大力推进基层试点建设与创新示范项目。稳步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工作,着力提升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服务、治理等方面的应用效能。因地制宜开展差异化创新实践,打造示范样板、标杆与窗口,大力推广成功模式实施的经验,以点带面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提升县域各级干部驾驭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制定干部跨界交流、跨区交流机制,培养大批胜任新质生产力工作的创新型干部。
...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某地关于“强县工程”推进情况汇报》所在栏目:精选范文 > 模版范例 > 内容摘要: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一重要战略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主攻方向。“强县工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其本质就是要通过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实施强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