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关于新质生产力培育情况汇报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目标定位的各级各类高新区大有可为。作为xx市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和高成长企业、高端产业的集聚地,xx高新区将充分发挥优势特色,做好“高”“新”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打造xx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导区,助力xx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一、扭住科技创新“牛鼻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作为国家高新区,必须加快集聚创新资源,着力优化创新生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园区着力构建“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既大又强、科创“新物种”企业持续涌现、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创新主体培育发展格局,推动企业加强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园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抢抓xx都市圈和光谷科创大走廊向东延伸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链接xx优质科创资源,深化打造创新综合体,主动融入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布局。依托xx高新区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持续用好大学科技园、xx高新区(xx)离岸科创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平台,深化校地企合作、科研平台共建,组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创新联盟,提升产业协同创新水平。

三是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着眼于科技创新现实需求,持续更新出台高新区科技创新奖励政策,着力打通制度阻碍和藩篱,突出对原创性成果奖励,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突出创新全链条服务体系构建。进一步深化拓展企业创新积分制运用,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轻骑兵”“智汇高新区”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双创”活动,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二、紧盯产业创新“突破口”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实施“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数据上云”,利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加快推进园区铝型材、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当前,特别是要做好重点领域设备更新工作,鼓励园区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提标。

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依托高效节能通用设备制造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园和长城汽车、融通高科、劲牌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快布局发展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三是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未来产业能对经济社会起到全局性、引领性变革作用,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能够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要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个重点方向,加强战略研究,强化前瞻布局,坚持融合发展,着力将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未来产业科技园,将xx高新区打造成为xx未来产业先导区。

三、守住绿色发展“主色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就意味着新质生产力必然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客观上就是在发展绿色生产力。

一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运用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改善园区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园区大气环境治理,持续开展水环境整治,强化环境监管执法,狠抓生态防线监管。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发展,坚决守护蓝天、碧水、净土的良好生态。

二是积极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在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过程中,加快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数字经济、生物制造等新兴领域调整,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积极构建绿色、低碳、智能的未来经济体系。

三是加快打造绿色低碳园区。抓紧制定出台“双碳”园区建设规划,深化“双碳”园区和“无废”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亩均产出效益。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同时,加快推进园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和罗家桥港等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区。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高新区关于新质生产力培育情况汇报》所在栏目:精选范文 > 模版范例 > 内容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目标定位的各级各类高新区大有可为。作为xx市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和高成长企业、高端产业的集聚地,xx高新区将充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