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德治教化工作开展报告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乡风文明行动,积极促进全乡各族群众道德水平提高,引导群众自觉抵制极端思想、封建迷信、宗教渗透等陈规陋习以及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注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制作传播的引领作用,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全乡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各类宣传文化队伍作用,广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文化宣传教育。以周一升国旗、农牧民夜校、“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庆祝传统佳节、农民丰收节等为载体,组织开展“诗歌朗诵”“唱红歌”“经典朗诵”、主题晚会等富有时代内容、弘扬主旋律的文艺活动,每月开展1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乡村、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奉献、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切实增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二)注重传承推广优秀家风家训。组织群众广泛开展参与萃取家风家训精华,传承家风家训活动,倡导各家各户建立和传承家风家训。对已有的家风家训进行传承,做到符合民为邦本、礼法并用、以和为贵、明德慎罚等中华传统文化;鼓励没有家风家训的家庭,注重家族传承,弘扬时代精神,以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背公序良俗为基准,结合实际建立优良家风家训。道德评议委员会发动群众,整理一批弘扬传统美德、顺应时代要求、贴近群众生活的家风家训故事,积极开展“优秀家风家训故事”征集活动,宣传推广优良家风家训,引导广大群众注重家庭教育、家庭和谐,培育文明家庭。

...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不均衡。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条件、重视程度不一,造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和水平存在差异。经济基础较差的村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文化设施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较少,加之青壮年进城务工,外流人员中很多都是乡村精英,留在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弱妇孺,青壮年人才外流导致乡村传统意义上的精英群体正在逐渐没落,乡村德治建设主体力量弱化。

(二)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村民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也有部分村民思想消极,自我发展的技能和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受城镇化发展与现代价值体系的影响,农村居民对乡村社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大大降低。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以是否关乎自身利益为标准决定是否参加,对社会乡村集体等公共事业漠不关心。

(三)传统的村规民约道德约束力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村规民约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此外,村规民约难以形成正式的文件,不适用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条款没有及时增补和修订。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要高度重视德治教化工作,扎实做好道德评议委员会的组建和相关活动的有序开展。要把创新精神贯彻到道德评议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以选树先进教有后进为切入点,不断扩大评议的覆盖面和针对性,确保道德评议活动取得实效。

(二)扎实做好群众性创建活动。各村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注重发挥道德评议委员会的作用,评议过程中要建立评议档案和评议记录,对评选出的先进事迹、各类道德模范要通过红榜表扬评选出的先进事迹、各类道德模范要运用形式多样的大力宣传对评议较差的农户建立帮促制度,开展针对性谈话、劝诫,促其改正。

(三)扩大宣传影响。认真做好宣传报道及时总结创新做法和鲜活经验,生动反映德治教化工作开展的新进展新成效,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不断提升德治工作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乡镇德治教化工作开展报告》所在栏目:精选范文 > 模版范例 > 内容摘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乡风文明行动,积极促进全乡各族群众道德水平提高,引导群众自觉抵制极端思想、封建迷信、宗教渗透等陈规陋习以及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注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