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州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党的二十大提出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因时因势因地而动的战略选择,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xx州作为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多依赖资源、资本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因此,我们必须要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传统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促进经济由低质量向高质量转型,推动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农业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增强信心

“十四五”以来,xx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资源禀赋,以谋划科技项目为重点,着力推进农业领域技术攻关,加快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强化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截至6月底,累计谋划立项各级各类涉农科技项目71项,获批资金716万元,间接引导企业投入约20xx万元。

一是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助推产业提质升级。深入落实“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围绕xx黄牛、人参、食用菌、民族特色食品、大米等特色产业需求,在黄牛良种培育、食用菌新品种选育、水稻抗冷防御等方面谋划“xx黄牛肉低档低脂部位干法成熟技术开发与应用”“长白山区野生榛蘑栽培新技术研究”等一批重点研发项目,成功选育黑木耳、水稻、大豆等新品种11个,“延参1号”弥补了xx州非林地专用自育品种空白,马铃薯脱毒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能力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抗寒优质梨新品种选育技术创新”等7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科技奖。关键技术攻关正成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二是强化技术示范引领,带动企业发展增效。支持企业在食用菌培育、富硒大米开发、肉猪无抗养殖等方面开展技术示范应用,“xx5号”“延农科1号”等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取得显著成效,和龙平岗绿洲“富硒大米开发”项目形成“企业研发+农户种植”发展模式,和龙桑黄生物“桑黄优质品种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制定标准11个,开发产品7个,辐射6个乡镇,产出40余吨,实现产值20xx余万元。xx桃园小木耳、xx富岩养殖合作社实施的科技扶贫项目,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个,开展技术指导12次,培训农民400余人次,帮助贫困户220余人。逐步形成以“技术应用助推企业发展、企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工作机制。

三是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增强发展综合竞争力。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开展入企调研、政策宣讲、业务培训、需求对接等帮扶活动,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好的企业。鼓励涉农企业加强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成龙井盛博牧业、xx弘朝智慧畜牧等企业与xx大学、xx农业大学、xx大学开展协同攻关。选拔13名高校科研人员到龙井果树农场、xx松树农业等企业担任“科创副总”,指导企业开展产品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截至6月底,全州涉农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涉农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效提升。

四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集聚优质科技资源。依托创新平台,推动科技资源向基层倾斜集聚。发挥x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产业示范引领作用,建成草莓种植示范基地1000多亩,培训科技致富带头人200多人次。依托敦化大德创客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和xx恒天然牧业等星创天地创业孵化作用,孵化农业创业企业,建设电商服务平台、种养殖示范基地30余个,举办交流培训等活动120余次,带动农户300余户。支持扩大人参、五味子、淫羊藿等中药材示范基地助力乡村振兴。截至6月底,全州创建省级以上涉农科创平台22个,其中,重点实验室2个、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7个、星创天地10个、科技创新中心3个。

五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落实“三区”人才计划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围绕服务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选派184名三区人才、187名省级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和脱贫村开展科技服务,累计开展培训和指导活动1500多次,录制科普微视频40多部,推广新技术和新成果66个,解决实际问题400多个,服务科技致富带头人、农民9000余人次。调查问卷显示:74名“三区人才”和科技特派员,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42人,专业技术较强,服务方式以培养示范户、技术培训、座谈交流、电话指导为主,服务内容涵盖种植养殖、政策宣讲、信息化建设、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

二、准确分析问题,掌握主动、赢得先机

近年来,科技创新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一些需要破解的难题,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一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xx州财政趋紧,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严重不足,政府、社会、企业、金融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还没有形成。州本级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州本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经费每年不足200万元,配置到农业领域仅在30%左右。全州农业科技投入还处在较低水平,尚不能满足乡村振兴发展需求。

二是科技项目支撑和引领产业作用尚未完全发挥。科技项目扶持资金相对有限,引导企事业单位攻关科研成果作用不足,特别是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成果、重点领域技术成果供给也相对缺乏。一些创新成果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是科技创新主体较少。截至6月底,全州涉农高新技术企业数仅占总数的12.1%,企业产值规模普遍在亿元以下。黑木耳、人参、桑黄等产业关联企业多为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总体薄弱,缺乏龙头企业,具有较好科技实力的仅有xx好记匠心酿造、安图福玉农业科技等少数企业,多数农业企业不能有效利用本地资源,无法自主承担科技攻关、成果转化项目。

四是创新平台建设滞后。州内科技创新平台对产业的覆盖力还不够,部分孵化转化平台面向涉农中小企业的服务功能还不完善,推动作用明显不足,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关系的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巩固。

五是专业人才相对匮乏。乡村振兴发展对人才吸引力有限,大部分县(市)缺少本地农业科研人才,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完全满足发展要求。州内选派的“三区人才”和科技特派员绝大部分来自高校院所和机关事业单位,这些人虽懂农业政策、技术和业务,但多为兼职,平时主业繁重,没有太多精力投入到技术培训、田间指导上,调查问卷显示:近70%人员每年服务时长不足30天。此外,农村服务是长期过程,涉及技术引进、人才培养、产业规划等多方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科技特派员未设置工作经费,“三区人才”项目时限短、经费少,难形成连续性的成果输出。

三、锚定目标任务,靶向施策、追赶进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科技创新支撑。xx州农业经济地位重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应用,对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整合科技资源,深入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为xx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一要加大资金投入,释放科技创新活力。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必须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强农业科技供给能力。建议州本级财政部门和各(县)市把科技创新放在财政预算中统筹考虑,加大农业领域科技资金扶持力度。相关部门要执行企业创新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投入资金开展创新研发。搭建融资平台,在与建设银行xx分行、xx银行xx分行合作基础上,推动其他金融机构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对重大产业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撬动涉农产业和企业向高技术方向发展。要支持xx大学、xx农科院、xx桃源小木耳等州内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围绕解决本地乡村振兴关联产业发展难题,谋划申报国、省科技项目,向上争取资金,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一要加大项目谋划,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要立足农业资源禀赋特征和产业发展需求,鼓励不同经营主体重点聚焦粮食安全、黑土地保护、绿色农产品加工、智慧农业等关键领域,谋划科技项目,集中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良种培育、高效种养殖等重大技术需求,力争取得突破,在大豆、玉米、水稻、马铃薯以及木耳、桑黄等主要农产品种植方面,支持xx农科院、和龙众鑫米业等单位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新品种联合选育,在肉牛新品种培育方面,发挥xx畜牧集团带动作用,推进xx黄牛种业创新中心建设和xx黄牛优良品种选育。支持xx长城菌业、xx华惠生物等企业开展高效饲料、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技术研究。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在2024年全州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所在栏目:精选范文 > 模版范例 > 内容摘要:同志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党的二十大提出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因时因势因地而动的战略选择,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xx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