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党课讲稿:高扬思想旗帜 践行党校初心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x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提出的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是对90年来党校人为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砥砺奋斗光辉历程的高度概括,也是对90年来党校办学规律的科学总结,是新时代党校办学的新的行动之南。党校初心科学解答了新时代党校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如何发挥自身独特价值、如何强化管理、如何建设高质量党校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科学指明了新时代办好党校的现实路径。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党校政治定位

党校政治定位就是党校在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所处的方位及其应当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党校从事一切工作的总的立足点、总目标和总方向。党校是培养党的执政骨干的学校,事关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全局,找准和把握定位是党校办学的首要问题。定位找不准或者定位发生偏差、偏向,党校办学就会发生偏差,甚至偏向,对党的事业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那么,新时代党校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呢?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党校初心就明确告诉我们,新时代党校要明确自身定位,需要遵循以下路径。

(一)牢固树立“中心”意识和“大局”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站位,是践行党校初心的必然要求。”“围绕中心”是指党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是指党校全部工作都要自觉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这一政治定位是由党校在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党校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和坚持“党校姓党”原则的具体体现。然而,在现实办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种现象:党校完全清楚自身的定位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但却不能完全确保能够时刻扭住“中心”、把握“大局”。因为一些错综复杂的主客观因素总会不断地干扰着党校的主观判断和正确决策,往往使决策偏重于本单位的局部利益甚至一些个体利益,从而偏离了党校的政治定位。因此,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党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定位,首要前提就是要在思想深处牢固树立“中心”意识和“大局”观念。这样才能持久地自觉地紧紧抓住中心不放,才能全心全意地服从服务于大局。所以,党校要坚持开展“中心”意识和“大局”观念的自我教育,结合党校历史和现实讲深讲透党校初心的内涵和时代价值,结合党校使命任务讲深讲透党校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价值所在,结合党校日常工作讲深讲透党校在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持续不断、深入广泛的学习教育不断提升党校全体教职员工的“中心”意识和“大局”意识,从而始终自觉地把党校日常工作纳入到“中心”和“大局”中来。

(二)准确定位“中心”,认真辨识“大局”。在党校日常办学过程中,还存在如何辨识“中心”和“大局”的问题,即党校虽然具备了较强的“中心”“大局”意识和抓中心、谋大局的自觉性,但还不能够准确地抓住“中心”,也不能牢牢地把握住“大局”。其主要原因是党校还不能够及时地辨识出当时的“中心”和“大局”究竟是什么、到底在哪里,也就是缺乏定位“中心”、辨识“大局”的基本能力。由于党的中心工作以及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随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转移的。这就需要党校具备辨识“中心”和“大局”的基本能力,否则,党校工作就会失去主要方向和集中发力点,进而影响工作成效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大会暨202x年春季学期开班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党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成就、光辉业绩都是在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中取得的。”所以,党校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党校政治定位,还要能够准确定位新时代党的中心工作。这就需要党校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深入学习并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时刻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及其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长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从而能够及时敏锐地觉察各类矛盾的变化情况,正确领悟党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变化中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变的判断,不断提高定位“中心”、辨识“大局”的能力。

(三)把服务党的中心任务作为新定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见,自党的二十大召开至本世纪中叶这一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在这一历史时期,党校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的首要任务就是把服务党的中心任务作为新的政治定位,把党校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服从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上来。党校如何服务党的中心任务?简而言之,就是要紧紧抓住“育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才、献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策”这两大中心工作不放松。在培训教育和理论政策阐释方面,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突出党校的政治功能,重点培养和提高学员“四个意识”和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坚定性;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坚持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准确、完整、及时地传播到干部群众中去,统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意志,广泛凝聚推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要重点培养学员与时俱进的思维能力和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本领。在建言献策方面,要做好新时代民族复兴进程中党的理论创新研究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对策研究,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方向引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充分发挥新时代党校的独特价值

党校不同于一般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它不仅是教育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专门机构,还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又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机构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承担着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宣传阐释党的理论政策、向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重要职责,具有为党育才、献策的独特价值。因此,践行党校初心,就是要充分发挥党校、职能,充分彰显党校独特价值。

(一)坚守教育培训主阵地,坚持为党育才

党校的一大职能就是教育培训党员干部,新时代践行党校初心的首要路径就是要坚守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坚持为党育才,最大限度发挥党校培养堪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的独特价值,传好新时代党的执政之道,授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业,解好民族复兴道路上所遇之惑,使党员干部真正掌握看家本领和干事创业本领,永葆政治本色。

1.上好理论课,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看家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根本法宝。”领导干部必须通过理论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不断增强看家本领。所以,党校必须承担起理论教育的重任,全力以赴上好理论课,把提升领导干部理论素养作为为党育才的主要目标。新时代党校要上好党的理论课,首先要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作出科学安排。要开全开足、讲深讲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将教师讲解辅导与学员研读交流结合起来,使学员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本源,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学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民族复兴征程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讲深讲全、讲准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提高领导干部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解决中国当代问题的能力;要讲全讲准、讲实讲活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创新理论,与时俱进地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员思想,真正做到党的理论创新推进到哪里,就将理论武装工作跟进到哪里。

2.上好党性课,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性教育更是党员干部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党校是锻造党员领导干部党性的“大熔炉”和接受党性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必须发挥好这个“大熔炉”和“主阵地”作用,必须结合党员干部思想实际上好党性课,以“道理学理哲理”解好党员干部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时所遇之惑,解决好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以“理想信仰信念”筑牢党员干部立身、立德之基,修好党员干部的“心学”。上好新时代的党性课,就要在深入研究新时代党性教育规律、把握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再根据党校和学员的实际确定党性教育具体内容和教育的方式方法。一般而言,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一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党的创新理论贯通起来,讲深讲透党的理想信念、党的宗旨;二是要结合革命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全讲准“四史”;三是要结合典型案例和身边案例讲实讲活党章党纪党规。在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一是要把课堂教学同现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校内党性教育主题教室、廉洁从政主题教育馆等党性教育资源灵活运用到党性教育活动中;二是要把教师引导同学员自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员自主性,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情景模拟、特别党日、党性分析交流会等活动,让学员在辩论、分析、交流中接受精神洗礼,提高认识,获得党性升华;三是要把校内教学同校外实践相结合,在党性教学过程中,还要布置一些校外实践作业,即安排学员采访一些英雄人物、劳动模范、优秀党员或反面典型,要求撰写采访报告,深入分析采访对象的心路历程、成长过程、成功或失败原因,在采访、分析、思考中接受心灵洗礼,提升党性。

3.上好专业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履职本领。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极其繁重,带领人民群众完成这一中心任务的领导干部不仅需要政治过硬,而且还需要本领高强。上好专业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履职本领,是新时代党校为党育才的一项重要职能。上好专业课就是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历程中,改革发展的稳定性事关民族复兴大业能否实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内容。党校要根据新时代完成党的中心任务对领导干部本领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本领,重点提升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本领,大力培养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迎接挑战、抗击打压、攻克难关的能力和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胜任领导工作。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个总目标,开发各领域、各行业领导干部任职能力培学专题,重点围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总体国家安全观、生态环保、乡村振兴、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社会治理等主题,开展各类针对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履职能力培训。要根据领导干部所处的区域、层次以及管理的行业分别设置不同课程,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要因人制宜地采用知识讲授、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结构化研讨、学员论坛、经验交流、实地调研等教学方式,尤其是要用好学员互学这种独特方式,让岗位、经历、地域不同的学员进行交流互学,取长补短,让学员通过互学弥补知识缺陷、能力短板和经验弱项,从而不断提高履职本领。

(二)坚守党的理论建设阵地,坚持为党献策

党校的另一大职能就是推进党的理论建设和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因此,新时代践行党校初心就要牢牢坚守党的理论建设阵地,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建强理论建设队伍,潜心研究阐释党,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深入调查研究,为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1.深入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我们党历来重视理论武装,坚持做到理论创新推进到哪里,理论武装就及时跟进到哪里。广泛宣传和深入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及时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是党校的一项基本任务。新时代党的理论随着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推进而不断创新发展,党校就要采取有效方式,及时对创新理论进行广泛宣传和深入研究阐释,要切实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做到入脑入心。要充分发挥党校宣讲优势,组织教师深入研读、完整准确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利用党校课堂、讲坛或走进基层干部群众深入浅出地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用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把抽象的理论讲具体,把深奥的思想讲浅显;要充分发挥党校学科优势,及时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成党校主课,不断夯实党校“马”字号和“党”字号学科基础,以提升其对党校主业主课的基础性支撑;要充分发挥党校学术优势,把党校的各类宣传媒介、研究载体充分利用起来,把党校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始终如一地贯穿到宣传研究工作中,不断推进研究阐释工作进入新高度;要充分发挥党校话语优势,建好校刊校报、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及其他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广泛而深入地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合格宣讲员、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创新理论引导社会思潮的先锋战士。

2.大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党校承担着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职责,是党校为党献策的一项具体举措。坚守党校初心,就是要走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最前列,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重任。要组织党校力量,整合党校理论研究资源,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研究新时代事关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全局的重大理论问题,深入探索新时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研究新时代我们党所面临的国内国际重大战略问题,尤其是要深入研究世界百年变局中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大课题;深入研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本路径,探索构建中华文化新形态的基本方法;深入研究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党执政的规律以及党自我革命的方法、路径;深入研究新时代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办学规律。党校要充分发挥理论研究优势,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研究平台,积极组织本校理论骨干力量同校外研究力量、学员力量合作,进行项目攻关,互学互鉴,共同推进理论创新;要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进行修正创新。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党校党课讲稿:高扬思想旗帜 践行党校初心》所在栏目:精选范文 > 模版范例 > 内容摘要: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x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提出的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是对90年来党校人为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砥砺奋斗光辉历程的高度概括,也是对90年来党校办学规律的科学总结,是新时代党校办学的新的行动之南。党校初心科学解答了新时代党校如何找准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