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国有企业审计工作专题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有企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治理能力持续增强的重要力量,也是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和有效监督管理工具。在全面从严治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要求审计监督要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紧紧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聚焦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重大经营风险隐患、重大廉政风险和权力运行,实现对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审计监督全覆盖,形成机制实施顺畅、成果高效运用、作用有效发挥的审计监督新形态,做到以高质量审计“体检”赋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清高质量审计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强调,要聚焦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问题,加强审计领域战略谋划与顶层设计,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同样,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高质量内部审计的保驾护航。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益残酷、国有企业发展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的背景下,构建高质量内部审计监督体系意义十分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国有企业的资产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前哨”和“探头”作用,可以及时揭示和纠正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重大风险事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促进企业规范经营。国有企业财务收支数据是衡量其经营运行的“晴雨表”,发挥审计专业特长优势,可以有力促进企业规范财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有效。同时,加大管理审计力度、拓展专项审计深度,可以促进国有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规范经营行为,提高经济效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充分发挥审计经济体检功能,加大对重点领域风险的综合研判和审计力度,可以揭示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风险隐患,防止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个别风险交织传导为综合风险,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审计监督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审查账目、查找漏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揭露腐败问题,为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进一步查处和惩治腐败提供线索,有力促进规范权力运行和反腐倡廉。
二、强化认识,准确把握开展高质量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政治导向放在首位,准确把握审计机构的政治属性、政治功能、政治立场,落实党对审计工作全面领导的要求,推动审计工作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二要坚持依法合规的审计程序。在宪法和法律授权范围内实施审计监督,严格按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开展审计工作,严格落实审查、取证、定性、复核、审理等工作要求,做到审计监督不缺位、不越位。三要坚持守正创新,增强审计效能。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顺应时代发展。要与时俱进更新审计理念、优化审计思路,丰富审计内容,创新审计方式,保证审计质量过得硬、靠得住,才能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三、加强统筹,不断开创高质量审计赋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一)推动审计全覆盖,精准监督做好“上半篇文章”。一是紧盯重大事项,开展重大决策与重要项目跟踪审计。关注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过程合规性和执行结果有效性,重点检查重要项目(包括科研、生产、投资等项目)中是否存在资金滞拨截留、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问题,核查项目报批、招投标、实施等环节是否合法合规,及时发现问题线索,识别风险隐患,推动重大决策、重要项目落实到位。二是紧盯重要人员,开展“一把手”经济责任审计。围绕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国有企业承担的职责使命、落实企业发展战略、推动完成任职期间的重点工作任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情况,对领导干部进行客观评价,促进领导干部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三是紧盯重点环节,开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专项审计。针对投融资业务、金融衍生品与大宗商品等高风险业务和工程建设项目、采购招投标事项等廉洁风险易发多发领域开展专项审计,尤其要深挖细查长期经营亏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频发、重大投资出现严重损失的企业,切实发挥好审计“利剑”和“尖刀”作用。
(二)提升审计监督质量,增强审计的价值创造能力。一是推动科技强审,加快模式转变。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积极践行“数智化审计”和“研究型审计”,在项目进场前进行意见征集、大数据分析、问题线索整理和风险研判,制订详尽的审计方案,明确审计重点,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现场审计,推动国有企业的审计模式由“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二是推动创新强审,加强项目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国有企业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的统筹融合和相互衔接,积极探索融合式、嵌入式、“1+N”的项目组织方式,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完善项目复核机制,理清各级复核职责权限,重点围绕目标是否实现、证据是否充分、评价与定性是否恰当开展复核。三是推动质量强审,规范考核评价。建立审计工作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围绕审计监督体系建设、工作质量、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与项目考核评价,并对实施过程规范、监督效果显著、价值创造突出、经济效益明显的优秀审计项目进行宣传表彰。
(三)注重“查防治”结合,以风险管理助力审计监督。一是健全风险防控组织体系,作为审计监督“防未病”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董事会“防风险”作用,建立完善董事会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顶层谋划、主要领导亲自负责、董事会全面领导、经理层组织落实、各部门协同联动的风险防控工作体系,筑牢应对风险的“防火墙”。二是完善风险防控制度体系,作为审计监督“防未病”的重要抓手。按照一体化防控要求强化风险防控制度建设,构建以风险内控合规制度为统领、各类业务制度为支撑的“1+N”制度体系。将风险防控要求嵌入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从制度层面明确规定“业务工作谁主管,风险防控谁负责”,实现风险防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三是优化风险防控工作机制,作为审计监督“防未病”的重要举措。以“防风险、强内控、抓落实、促发展”为工作主线,建立风险识别、研判、应对、监测、报告、处置、考评、追责的闭环风险管控模式,持续完善风险合规内控“三位一体”管控体系,着力将风险管理由事后向事前延伸、由表内向表外延伸、由聚焦企业内部风险向市场外溢风险延伸,形成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早处置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在2024年国有企业审计工作专题推进会上的讲话》所在栏目:精选范文 > 模版范例 > 内容摘要:同志们: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有企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治理能力持续增强的重要力量,也是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和有效监督管理工具。在全面从严治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要求审计监督要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加强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