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图书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典型案例

xx县地处xxx山区,据202x年统计:全县学龄人口xx人,其中留守儿童xx人。全县留守儿童占比xx%,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没有机会接触到各种优质读物以及各种好的学习资源,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阅读量、阅读率与城市儿童有着不小的差距。如何做好这些留守儿童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培养留守儿童自主阅读的能力及习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为留守儿童自主阅读创设良好氛围,这是xx县图书馆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xx县按照“大地欢歌”xx省乡村文化活动年工作部署,创新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着力加强总分馆制及农村阅读推广人队伍建设,联合社会力量,针对农村未成年人持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分享阅读快乐”主题活动,内容不断创新,形式灵活多样,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使镇(街)分馆及各服务点成为农村阅读推广主阵地和留守儿童高品质精神文化家园。

主要做法

一、加强镇级分馆、服务点阵地建设,为留守儿童阅读提供优质场所。

镇级分馆、服务点、“妇女儿童之家”是最贴近留守儿童的农村文化阵地,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在法定节假日、寒暑假,汲取精神养料的公共场所。今年初,xx县率先对留守儿童较多的同xx镇、xx镇、xx镇、xx镇的分馆及服务点的所有书籍进行统一编目,实现和总馆的通借通还。这为留守儿童就近看书、就近还书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为引导、培养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供了强大的硬软件支撑。这里,有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书籍;这里,有引领未成年人读好书、好读书,拓宽视野和知识面,涵养精神,营造留守儿童阅读的良好氛围。发挥好农村阅读推广主阵地作用,使镇级分馆、服务点成为留守儿童高品质的精神文化家园。

二、加强农村阅读推广人队伍建设,聘请社会阅读推广人,构建较为专业化的农村阅读推广人队伍。

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村委会工作人员、农家书屋管理员、退休的老师......通过定期专业培训,提升业务水准,引导农村阅读推广人高效开展工作,打造一支农村阅读推广人队伍。xx县温泉镇温泉社区服务点管理员王黎,就是一位优秀的植根于农村的阅读推广人。她依托服务点基层阵地,组织社区留守儿童周末来服务点阅读书籍,和总馆合作开展读书分享会、国学讲座,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上,xx县武侯镇分馆馆长李睿同志荣获全国“乡村阅读推广人”荣誉称号。他业务扎实,默默耕耘“文化田”,用自己优美的声音影响留守儿童,在他们心中播下了阅读之花。同时,馆里还聘请了一批热爱未成年人阅读工作的社会阅读推广人,加强了农村阅读推广队伍建设。

三、在各农村学校开展“图书漂流”,定期评选“阅读之星”。

书籍与爱,可以到达没有信号的地方。农村学校严重缺乏少儿期刊、报纸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儿童身心健康成长。xx县图书馆积极与农村学校取得联系,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把总馆下架的少儿类期刊、报纸漂流到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学校。根据学校需求,给学校图书室配备书籍,以满足留守儿童阅读需要。这些书籍在农村学校之间循环流动,每个季度漂流一次。至今,xx县图书馆已在元墩镇杨庄小学等农村学校开展图书漂流约1万余次。这些优秀的少儿书籍,开拓了留守儿童的知识视野,助推了乡村阅读文明之风的形成,有利于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观。

四、以学校阅读文化节为契机,“柚子老师故事屋”进基层,开展绘本故事讲读、好书推荐等形式各样的阅读活动。

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及xx省阅读文化节期间,我们都要深入农村学校,和学校联合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通过评选、奖励“阅读之星”、柚子老师讲布偶贴、纸戏剧、绘本,开展读书分享会、好书推荐的方式,在农村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有的放矢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发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文化教育阵地作用,满足留守儿童的求知欲,拓展服务空间,打造阅读推广品牌特色,点亮乡村阅读火种。在“关爱留守儿童分享阅读快乐”服务品牌创立以来,xx县图书馆深入县新街子镇中心小学、张家河镇九年制学校、新铺镇中心小学等开展活动总计45场次,服务留守儿童8000余人;同时,xx县图书馆主要在温泉镇各服务点,组织社会阅读推广人开展一系列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讲座、读书分享等活动,引导他们爱上读书。

五、联合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精神健康。

寒暑假,我们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协助开展镇级分馆及服务点的免费开放工作。他们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对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工作的热爱,会给农村文化服务工作带来新的活力;县图书馆还积极联合县朗诵播音主持协会、县武警中队、县妇联、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多渠道、多角度共同开展活动,逐步形成了以县级总馆为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村阅读活动推广体系。在此体系中,各种社会阅读公益组织,逐步成长并发展为一股重要的阅读推广力量,促进了阅读推广力量的成长和阅读空间的普及。

主要成效

一、乡村公共文化资源得到更深层次利用。

以县总馆为中心,辐射镇级分馆、村级基层服务点,使农村基层文化服务“活”起来,“转”起来,建成系统的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县图书馆总馆—镇级分馆—村(社区)服务点的上下联通、共建共享。对提高了xx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营造开放与包容文化,助力“书香xx县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打通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详细了解群众文化需求,按照留守儿童阅读需求及时调整配送服务内容,促进总分馆服务项目与读者需求的有效对接,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规范、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以镇级分馆、服务点为阵地,组织社会力量,邀请xx县图书馆聘请的社会阅读推广人,以镇级分馆阅读推广人为主,共同开展一系列针对留守儿童的阅读推广活动,满足了这一特殊群体的阅读需求,有效、合理地整合了资源,解决了在农村阅读推广活动中阵地利用率不高、人手不足、专业性不强、活动质量不高的突出问题。同时,通过留守儿童,又带动了其他一些特殊群体的阅读兴趣,形成了农村阅读新风尚,加速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留守儿童阅读习惯逐步养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通过学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及各种社会团体的共同努力,我们为这一特殊群体搭建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平台,并指导、带领其阅读,培养阅读兴趣,用一系列丰富的活动、合理的奖励机制推动了他们阅读习惯的养成,为其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世界观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不间断的针对他们的阅读推广活动,有效地点亮了农村孩子的阅读之灯。

三、文明乡风持续涵养。

通过引领留守儿童的阅读,逐渐辐射到其他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妇女、老人、残疾人等其他特殊群体,利用“我们的节日”、“孝老爱亲”等农村读者喜闻乐见的乡土文化活动,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群众参与度,不断扩大全民阅读的社会影响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通过参与率高,参与面广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保障困难群体阅读,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公共文化建设成果。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县图书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典型案例》所在栏目:精选范文 > 模版范例 > 内容摘要:xx县地处xxx山区,据202x年统计:全县学龄人口xx人,其中留守儿童xx人。全县留守儿童占比xx%,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没有机会接触到各种优质读物以及各种好的学习资源,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阅读量、阅读率与城市儿童有着不小的差距。如何做好这些留守儿童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培养留守儿童自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