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养老既是重要民生问题,也是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新形势下,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老有所养”的具体行动。近年来,xx县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把农村幸福院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主要内容来抓,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地施策。通过建设以县级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乡镇养老服务中心为基础、农村互助养老设施为支撑的“x级”养老服务,不断满足农村牧区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一、基本情况
xx县辖12个乡镇109个行政村,地区总人口16.24万人,其中,农牧民12.47万人,城镇居民3.77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1.6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0周岁以上老人1537人,占9.4‰;90周岁以上老人83人。已经进入轻度老龄化,养老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目前,全县现有社会养老服务机构5所,其中县级敬老院1所,乡(镇)敬老院3所,城区社会福利院1所(县社会福利院),农牧区幸福院13个;设有床位512张,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35张。现有特困供养对象369人,其中农村特困供养39人,城镇特困供养330人。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布局养老设施,健全养老服务体系。xx县充分利用县城较好的养老资源配置和服务条件,为集中供养的县乡村特困供养人员提供食宿、医疗、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全方位满足集中供养对象的需求。同时,充分考虑人员聚集、地域特点等因素,将全县公办养老机构划分为三个区域,中心区域(县级)主要以xx县敬老院、xx县养老示范基地为主,西部区域(乡镇)主要以青石嘴镇敬老院为主,东部区域(乡镇)主要以东川镇敬老院、仙米乡健康养生中心为主,基本使各辖区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养、就近供养,有效集中养老财力和人力资源。已建成的xx县敬老院于20xx年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3673平方米,总投资182万元,共设置床位70张,目前入住51人,设有日间休息室、娱乐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康复健身室、餐厅等,可为无赡养抚养的特困供养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医疗服务等“吃穿住医葬”全方位服务。同时,总投资3870万元的xx县养老示范基地,总建筑面积12900平方米,设置床位300张;总投资700万元的青石嘴镇敬老院,总建筑面积2573平方米,设置床位70张;总投资1709万元的仙米乡健康养生中心,总建筑面积3613平方米,设置床位50张;总投资342万元的东川敬老院,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设置床位30张。以上敬老院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全县养老服务设施条件。
(二)强化工作规范管理,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坚持“两个纳入”保障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一是将养老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和目标考核,依托敬老院等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主体、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明确养老机构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把敬老院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对乡镇民政事务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推进养老机构规范运行。二是将高龄补贴及乡镇敬老院运营资金纳入每年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及时足额发放高龄补贴,实现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使老年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目前,对全县369名农村特困供养对象实现应养尽养,分散供养标准达到12096元/人/年,集中供养标准达到13305元/人/年;将2394名农村老年人纳入低保,一档低保家庭平均标准达到473元/人/月;二档低保家庭平均标准达到432元/人/月;三档低保家庭平均标准达到324元/人/月。
...
三、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养老服务队伍有待加强。一是现有社会养老服务队伍总体素质不高,高素质的老年人社会管理人才和专业化服务人才严重不足。全县现有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年龄较大的公益性岗位和临聘人员,基本没有接受过社会养老服务的专业培训,只能对老年人进行最基本的生活照料。二是社区低偿和志愿服务人员少。一方面由于老年人护理工作脏、累且责任大,很多人不愿从事该职业;另一方面由于县级财力有限,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人员待遇总体偏低,致使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进人难、留住专业人员更难。三是养老机构护理专业水平不高。医养结合尚属起步阶段,思路不宽、经验不足,专业养老护理服务人员严重短缺,致使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既当管理员又当护理员,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社会及老年人养老观念有待转变。一是多数老年人对福利机构养老意愿不强,大部分老人受传统敬老院模式和“养儿防老”观念影响,不愿去养老机构养老。二是全县无社会性自费收养老年人的服务机构,现有养老机构主要以政府运营为主,社会和民间投资兴办养老设施的积极性不高,鼓励支持兴办养老机构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
...
四、思考与建议
农村养老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对农村养老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充分整合利用县乡村养老服务资源,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为“指挥棒”,促进农村养老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多样化,不断丰富和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正成为继教育、卫生、文化之后又一个新的公共服务需求热点,为老年人提供有效养老服务是全社会责任。要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养老服务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党委政府要将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同步实施;要加大养老服务资金投入力度,利用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事业、产业,充分整合利用县乡村各级养老服务资源,有效保障养老服务资金和养老服务的提供,保障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发展养老产业的共识。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发展养老服务的重大意义和普惠政策,使全社会对发展养老服务产业逐步形成共识。民政、财政、发改、自然资源、城建等与养老服务发展密切相关的部门要明晰本单位在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过程中的职责,增强主动参与的意识;要吸引各种社会力量、民间资本了解养老服务产业的优惠政策,增强对养老服务产业投资的信心和决心;要逐渐转变群众思想观念,使广大群众认识把老人交由养老服务机构照料,是新时期儿女尽孝的一种新形式,消除思想顾虑;大力宣传和表彰养老服务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形成“敬老光荣、助老得福”的社会风尚,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主动参与发展养老产业的社会氛围。
...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关于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所在栏目:精选范文 > 模版范例 > 内容摘要:农村养老既是重要民生问题,也是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新形势下,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老有所养”的具体行动。近年来,xx县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把农村幸福院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主要内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