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课讲稿: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
202x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一、充分认识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的重要意义
(一)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是克服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老龄化速度加快。要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稳定现代化人力资源的人口基础。要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稳定劳动参与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现代化人力资源的人力资本存量与流量水平。
(二)现代化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通过高质量充分就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x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超过8.6亿,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超过2.5亿,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高素质现代化人力资源队伍已成为推动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现代化人力资源通过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强大动力。进入新时代,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提升就业质量已成为劳动者的迫切愿望。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而发展,通过高质量充分就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创造价值作用,促进可持续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多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机会,获得更加体面的收入和社会保障,不断深化对就业之于民生意义的理解,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增进民生福祉,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供强劲动力和丰富内涵。
(四)现代化人力资源通过高质量充分就业焕发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迈向未来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焕发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现代化人力资源不仅通过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通过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及其跃升,并形成新型人力资本关系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而且现代化人力资源作为创新的原始源泉,通过创新创业推动经济结构更具弹性且孕育结构升级的基因,不断创造更多优质就业机会,奠定新质生产力动态可持续发展根基。
二、准确把握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一)高等教育创新是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的最重要途径。要着力推进高等教育战略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学研判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更加强调国民综合素质、基本就业能力、关键职业能力、扎实学习能力的培养。要着力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基于市场需求设计基于知识—能力矩阵的教学模式,既关注课程设计,又关注教学方法设计,还要关注教学过程设计;将产业界引入课堂教学、课程合作、专业联办、学系学院共建等,鼓励大型企业或行业协会独立或共建与本行业紧密相关的产业学院。要着力推进高等教育项目创新。不断创新包括学位项目与证书项目、校园项目与在线项目、学年制项目与学分制项目等人才培养项目。要着力突进高等教育制度创新。推动高等教育开放,推动不同主体所举办的“类高等教育”项目承担高等教育中的某些功能或者全部功能。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在职业教育战略创新上,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在职业教育能力建设上,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重、质量为要、守正创新,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上,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
...
三、以高质量就业为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提供坚强保障
(一)充分开发各类就业实践机会。实习实践是一种特别的就业实践,为作为未来的人力资源的在校学生最终走向就业市场准备了适应性就业实践机会。奉行深度实习的理念,利用深度实习巩固专业知识与技能,有助于从工作实践中找到专业知识的基点,有助于明晰职业价值观与职业价值倾向;借助深度实习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出更多问题;凭借深度实习帮助学生认真思考用人单位对于展示能力的要求,特别是如何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提升展示能力;依靠深度实习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发展变化以及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特别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劳动力供求状况、薪酬水平、对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以及职业发展前景等。志愿服务实践是另一种有效的就业实践锻炼。
(二)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使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加快推动平台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规范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劳动者依托平台就业创业。强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影响的评估,推动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同向发力,在宏观上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在中观上要增强就业政策功能协同性,在微观上要增强就业政策工具激励相容性,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课讲稿: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所在栏目:精选范文 > 模版范例 > 内容摘要:202x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