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第一篇:突出“三个有效”,以乡村治理成效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目标,强化党建引领乡村系统治理,健全网格化治理体系,拓展精细化服务路径,完善信息化治理机制,有效联系服务凝聚群众,以有形有态乡村治理成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联网建格”完善有效联系群众网格化治理体系。一是强化立体联动。全面推行县级领导联镇联村、镇班子包村联户、村“两委”班子全域入户走访制度,梳理县镇村三级班子联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责任清单39条,构建起“县级领导联镇、镇班子包村、村干部包网格、网格员包户”四级包保联系群众机制。二是精准划定网格。依托村民小组,参考人口分布等因素,全县101个村划定898个微网格,实现村党组织书记、网格长“一肩挑”,村民小组长任专职网格员,吸纳党员中心户兼职网格员,实行党员联户、编号管理,每名党员联系10户—15户,同步组建网格微信群,建立起线上线下“镇—村—组—户”四级联动微网格治理模式。三是规范运行机制。完善“网格长+网格员”履责机制,线上依托网格微信群,建立“群众点单、网格长派单、网格员接单”全链条工作机制;线下由网格员按月收集落实反馈群众意见,网格长定期督办汇总通报工作落实情况,不定期召开网格会议跟踪问效,群众代表现场评价,全力规范网格化运行。

二、“搭台管事”深化有效服务群众精细化载体平台。一是建设“安易办”便民服务平台。建成县级“安易办”总站、9个镇街服务站、101个村服务网点,将社保、民政等6类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平台,开发拓展水电气缴费、快递收发等服务功能,实行村级“一站式”办理。二是实行“清单式”管理服务模式。梳理镇级平台办理255项,村级直办、帮代办等80项,并动态管理事项清单。建立村级事务分流机制,村级专设“村管事”综合服务岗,对村级网格收集事项、群众登记事项直接办理,或上报镇级限时办理。三是组建“一站式”综合服务力量。县镇两级组建“安心办”服务团18个,对营业许可等复杂事项实行“帮代办+上门办+远程协助办”。吸纳专兼职网格员、联户党员为信息收集员,建立“一格一表”办事档案,收集跟踪办事需求,及时反馈给“村管事”,已为高龄病人等特殊群众通过“安易办”代办351件。

...

第二篇:实施“城市社区焕新行动” 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始终把治理难题作为党建课题,以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为目标,坚持实施城市社区焕新行动,打造群众“微心愿”,办好民生“微实事”,奏响基层治理“三部曲”,谱写党建引领“新乐章”。

一、实施“城市新雨”行动,唱响社区环境“焕新颜”主题曲。一是浸染“空间”环境。聚焦社区小微公共空间,通过“川善治”“坝坝会”“书记恳谈日”等议事平台充分收集群众意见,实施一批“小而美、微而精”的社区微更新项目。开展工作以来,累计搜集意见建议400余条,整合区级财政资金8000余万元,实施公共设施配套、智慧社区建设等各类项目105个。二是滋润“角落”环境。从路面硬化、放置健身器材、设置垃圾分类设施等方面,对街头巷角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从墙面美化、文明意识宣传、“红色路标”等方面进行打造,形成街巷特色文化墙,在改善居民生活舒适度的同时,全面提升小巷“颜值”和“内涵”,重现历史记忆,让传统邂逅新生,让老城焕发新颜。三是沁入“家庭”环境。通过“老党员讲故事”“社区一家亲”等活动载体,开展家庭教育,讲好治理故事,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引导更多居民走出自己的“小家”,融入社区这个“大家”。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激发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力量和热情,形成社区自治的良好效应,推动矛盾就地解决。

二、实施“城市新土”行动,拨动社区服务“焕新机”协奏曲。一是发展“共享”机制。依托“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党组织架构,按照“群众缺什么、改造就补什么”原则,推动街道、社区与辖区企事业单位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资源下沉,保障问题小区改造走深走实。二是构建“联动”机制。联动社工部、住建局、民政局等部门,聚焦社区居民服务功能,优化社区空间功能体验,重点改善配套不足,娱乐设施设备少、休闲座椅破旧等问题,已改造完成小区111个,正在改造的小区30个,新增改造计划小区80个,实现小区功能的提升与转变,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住品位,让“老居民”享受“新生活”。三是推行“清单”机制。针对性改善小区“残缺功能”,认真梳理形成“菜单式”工作任务清单、“点单式”服务需求清单,分类制定老旧小区隐患整改、功能完善、设施升级“改造计划”,既突出社区整体特色,又显现小区局部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让社区既有靓“面子”,更有强“里子”。

...

第三篇:三措并举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效能“双提升”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我县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效能“双提升”的工作经验交流如下:

近年来,我县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眼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突出抓好治理力量下沉、自治体系健全、网格服务优化三项举措,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效能“双提升”。

一、下沉治理力量“聚合力”。创新运用“村(社区)+部门”联治方法,依托“办不成事”受理服务窗口,采取“梳理需求+会商研判+点球承办+跟踪督办”方式,联合解决污水处理、农网改造、环境整治提升等民生实事50余件。拓展“有事找党员+”活动,结合“我是党员我带头·一月一事见行动”“双报到”志愿服务等,通过“群众下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限时办结、跟踪回访”模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链接资源,充分进行整合,开展志愿服务6000余场(次),解决群众难题500余个。深化民族团结进家庭活动,建立石榴籽工作室140个,以机关单位党员为骨干组建石榴籽宣讲队10余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宣讲大篷车”宣讲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活动40余场(次),覆盖8000余名各界人士,实现党员服务群众“零距离”,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二、健全自治体系“提效能”。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平安巡防队、交通疏导队、“妈妈演出队”等自治组织300余支,吸纳老党员、老干部、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毕业生等100余人加入,拓宽群众参与治理渠道。创建“碉楼协商”“矛盾纠纷调解室”等家门口议事协商平台140余个,推动“有事来协商”进村组、进小区、进网格200余场(次),针对群众关心的资金分配、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热点问题开展协商活动100余次,协调处理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30余起。围绕规范日常行为、维护社会秩序、推进移风易俗、保障合法权益等方面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动村(居)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

第四篇:做实“活”字文章,提升村级组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近年来,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目标,通过建强队伍、强化保障、盘活资产、健全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村级组织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初步走出了一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有效提升村级组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一、激“活”人气抓队伍,确保“有人干事”。实施“头雁培育”工程,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学历提升三年行动,按缴费比例的85%进行补贴,帮助109名村党组织书记学历提升至大专层次。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计划,建立畅通“能人返乡”渠道,坚持从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入手,采取“外引人才、内育良种”的方式,从党性强、懂产业、善管理的优秀后备力量中选拔村“两委”成员882名,从优秀农民工、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164名,确保组织建设有人推动、振兴合力有人驱动、群众致富有人带动。

二、聚“活”财力强保障,确保“有钱做事”。注重县级财政补助和村级集体经济自助相结合的方式,在县财政每年预算39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级组织办公、公共运行维护、基层组织活动的基础上,每年村集体经济组织再从当年度收益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保障村级组织运行,确保村级组织有力有效运转。建立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机制,通过探索村党组织引领下的“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村级集体经济,村“两委”成员通过集体经济创收实现收入倍增。天福镇茶房沟村通过发展自营粮油种植产业,202x年集体经济收入22.32万元,村“两委”成员获得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5000余元。

...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所在栏目:精选范文 > 模版范例 > 内容摘要:第一篇:突出“三个有效”,以乡村治理成效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目标,强化党建引领乡村系统治理,健全网格化治理体系,拓展精细化服务路径,完善信息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