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不同的爱国诗篇相同的英雄精神
2025-01-06
39.01KB
4 页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不同的爱国诗篇,相同的英雄精神
不同的爱国诗篇,相同的英雄精神
摘要:基于文本的古诗词解读方法是阅读鉴赏的基础,但并非古诗
词阅读鉴赏的目的本身。初步掌握比较的思维方法是新课标“思辨性阅
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重要学习目标。而比较阅读不仅让教师和学生
发现古诗词的文本差异、进一步理解对应的人文主题,更重要的是由此
可以引发更多的推理、质疑、讨论、延伸、应用,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进而自主自发地发掘、欣赏、吸收、内化古诗词的文化营养。
本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深入比较辛弃疾的两首名篇《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诗人故
事、诗意载体、思想冲突等三个维度上的区别和联系,揭示了这两首诗
词在表达爱国、沙场、英雄等主题时的深层次内涵和艺术特色。通过这
种比较阅读,不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诗词的意象和修辞,还能深刻体悟
到诗词背后的精神内核和文化价值。因此,本文认为,从诗人故事、诗
意载体、思想冲突等多个维度进行比较阅读,是探索以古诗词发展语文
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辛弃疾;稼轩词;比较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x 年版)》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立足
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这一指导思想强调
了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
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古诗词的教学来实现这一目标,成为了一个值
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以辛弃疾的两首名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
以寄之》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探讨通过比较阅读来发
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路径。
首先,从诗人故事的角度来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虽然创作背景不同,但都反映了辛
弃疾一生的英雄情怀和报国之志。《破阵子》作于辛弃疾南归后不久,
表达了他对恢复中原、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诗中“醉里挑灯看剑,梦
回吹角连营”的描写,生动展现了诗人渴望重返战场、建功立业的豪情
壮志。而《永遇乐》则写于辛弃疾晚年,当时他已退居山林,但仍不忘
国家大事。诗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感慨,表达了他对
英雄不再、国事日非的深切忧虑。通过对比这两首诗,学生可以更加深
刻地理解辛弃疾一生的理想追求和现实困境,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人物
的崇敬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之心。
其次,从诗意载体的角度分析,两首诗虽然都是抒发爱国情怀的作
品,但在表现手法上却各有千秋。《破阵子》采用了大量的军事意象,
如“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些意象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
满力量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激烈的战斗之中。而《永遇乐》则更多地
运用了历史典故,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些典故
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对比这
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意象和典故的运用
技巧,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声明:本站所有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内容均由用户自行发布或自行提供,可能存在所发布的信息并未获得所有人授权、或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本网站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渠道,虽严格审核把关,但无法完全排除差错或疏漏,因此,本网站不对其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
相关推荐
-
2025-01-10
-
2025-01-10
-
2025-01-10
-
2025-01-10
-
2025-01-10
-
2025-01-10
-
2025-01-10
-
2025-01-10
-
2025-01-10
-
2025-01-10
分类:讲话发言
属性:4 页
大小:39.01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1-06
相关内容
-
镇长在全镇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动员会上的主持词
分类:讲话发言
时间:2025-01-10
标签:主持
格式:DOCX
大小:38.35KB
-
组织部长在某市农村社区领头雁集中培训班上的主持词
分类:讲话发言
时间:2025-01-10
标签:主持
格式:DOCX
大小:39.88KB
-
某县纪委书记在市委巡察整改工作调度会上的主持讲话提纲
分类:讲话发言
时间:2025-01-10
标签:讲话
格式:DOCX
大小:38.45KB
-
全市庆祝第34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主持词及总结讲话
分类:讲话发言
时间:2025-01-10
标签:总结讲话
格式:DOCX
大小:38.87KB
-
县委书记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主持词
分类:讲话发言
时间:2025-01-10
标签:干部
格式:DOCX
大小:39.89KB